一款备受瞩目的二代伞兵战车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即将与公众见面。虽然与前代产品相比,这款新战车在平台上的改动不大,但在火力输出、战场态势感知以及火控系统等核心性能上,已实现了质的飞跃。更为关键的是,解放军对于二代伞兵战车的需求比新一代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更为迫切。这也意味着,该款战车在生产速度和部队装备进程上,将远超其他同类坦克装甲车辆的进度。
回顾十五年前,国内军事研究人员曾就空降兵装备提出过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包括满足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求、加强装备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优化火力配置以提升精准高效的毁伤能力。基于这些建议,军工院所对现有的ZBD-03伞兵战车进行了改进,换装了数字化稳像火控系统,从而使其具备了行进间射击能力。但这种改进终究是权宜之计,无法根本解决伞兵战车在性能上的瓶颈。时至今日,二代伞兵战车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临时解决方案,而是完成了全面的技术突破。
这款二代伞兵战车在火力配置方面也实现了重大创新。采用了无人遥控炮塔,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单人操作炮塔设计。这种无人炮塔集成了武器、输弹机构和观瞄装置,设计上尽可能小巧,座圈直径大大缩小,使得车组成员可以灵活分布在车内,优化了车内空间。同时,这种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车体的防护能力,尤其是在伞兵战车本身防护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无人炮塔的加入无疑成为了一道重要的安全屏障。
展开剩余69%二代伞兵战车装备了1门30毫米机炮和1挺并列机枪,炮塔两侧分别安装了四联装和双联装两种不同口径的导弹发射筒。右侧四联装导弹发射筒主要搭载新型通用车载反坦克导弹,而左侧双联装则装备了多用途巡飞弹,用于针对防御工事、轮式战术车辆以及隧道、掩体中的敌方人员进行打击。值得一提的是,30毫米机炮可能是一款新型链式机关炮,这种链式机关炮依靠外部能源自动供弹,较少的运动部件不仅提升了射击稳定性,还大幅降低了发生哑弹的几率,作战性能超过了以往使用的俄罗斯2A72仿制炮。
此外,导弹的任务定位也极为精准。四联装反坦克导弹主要用于打击敌方防御阵地以及掩体中的人员和设备,而左侧的双联装反坦克导弹则专门用于应对重型装甲目标,如敌方主战坦克等。通过这种火力搭配,二代伞兵战车不仅能够应对多种作战需求,也大幅提升了车组的生存能力。
在火控系统的升级上,二代伞兵战车也进行了显著的改进。其炮塔前方和顶部的观瞄设备尺寸增大,技术性能也更加先进,极大提升了火控精度和战场反应速度。由于伞兵战车的作战环境复杂、风险高,尤其是空降作战的高伤亡率,这就要求其火控系统必须具备超高的精度与稳定性,才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高效作战。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二代伞兵战车的观瞄系统非常完善。炮塔四周、车体前中后部以及顶部均安装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红外/可见光摄像头等传感器。这些设备大幅提升了车组的态势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迅速掌握周围状况和潜在威胁。通过这些传感器,车组可以即时发现异常情况,迅速采取机动或者打击等反应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二代伞兵战车还装配了先进的主动防御系统。特别是在对抗FPV无人机和反坦克弹药时,该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台当局正在大力发展并采购各种无人机,企图利用无人机对我方空降兵力进行打击。因此,如何通过拦截弹基数增加,提升对这些无人机的持续拦截能力,成为了二代伞兵战车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提前做好相关防范,才能确保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取得主动权,保障部队的安全并顺利完成作战任务。
通过这些细致的设计,二代伞兵战车不仅在火力、观瞄、态势感知等多个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在防护和反应能力上也大幅提升,毫无疑问,它将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发布于:天津市尚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