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据《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援引印度国防部的最新消息,印度海军在经过长时间的战略评估和周密筹划后,决定进一步加大“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的列装规模。根据计划,到2030年,几乎所有的主力舰艇都将完成换装,整个舰队预计会搭载超过300枚“布拉莫斯”。这一庞大的数量,被印度方面视为在阿拉伯海对抗巴基斯坦、在印度洋牵制中国的重要支撑。
▲300枚“布拉莫斯”,确实是一个极为宏伟的目标。
其实,早在近30年前“布拉莫斯”项目立项之初,印度就展现出对这款基于苏联遗留技术开发的超音速导弹的极大执念。经过多年研发与改进,如今“布拉莫斯”已经形成陆基、舰载、空射和潜射等多种型号,几乎覆盖了印度所有军种的需求。为了满足庞大的生产计划,印度不仅在新德里与俄罗斯合资建立了联合总部,还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多座测试与组装工厂。这些工厂可以完成除少数关键零部件以外的大部分生产任务。甚至在印巴冲突结束后,印度还专门在勒克瑙兴建了一条新的总装线,计划在2026年以后将年产量提升至百枚以上,以进一步支撑扩军目标。
▲印度对“布拉莫斯”的痴迷,几乎肉眼可见。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布拉莫斯”的技术水平并不算先进。首先,从印度展示的陆基型号来看,其气动设计显得相对老旧,导弹的最大速度受限于初始结构。其次,在今年5月10日的一次行动中,印度向巴基斯坦境内发射了超过100枚“布拉莫斯”,绝大多数为陆基型号。结果相当尴尬,巴基斯坦依靠红旗-9BE与红旗-16FE两款防空系统拦截了大部分导弹,另有十余枚因为受到电子干扰而偏离航道,最终误飞到与阿富汗接壤的沙漠地带。真正取得有限战果的,只有少数攻击巴基斯坦南部防空相对薄弱区域的导弹。这一战果与印度所投入的成本与期待相比,明显不成比例。
展开剩余70%▲国产防空系统的实战效果,在这次冲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更令人质疑的是,“布拉莫斯”作为一款全重高达3吨的超重型导弹,其性能参数并不亮眼。它的最大飞行速度仅为2.2马赫,末端俯冲速度可达2.8马赫,射程限制在300公里,战斗部重量300千克。而作为对比,中国的鹰击-12导弹在战斗部重量同为300千克的情况下,全重仅为2吨,射程却达到400公里,最大速度超过4马赫,在各项指标上均大幅领先“布拉莫斯”。更何况,这款导弹虽打着“印度制造”的旗号,但其核心技术依然来自苏联遗产,早已显得落伍。倘若它真的先进,俄罗斯早就会借助成熟的生产线推出自用版本,就如苏-30MKI、“基洛”级潜艇、S-300PMU2那样。
▲鹰击-12在技术水平上,已经全面超越“布拉莫斯”。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印度这些年来折腾出的所谓“国产武器”中,“布拉莫斯”已经算是相对成功的一款。与光辉战机、阿琼坦克等一系列质量堪忧的装备相比,“布拉莫斯”的表现还算过得去。因此,它在印度军中享有极高的地位。然而,受限于俄罗斯在超音速导弹领域的技术瓶颈,未来推出“布拉莫斯”二代升级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印度海军计划部署300具发射器,最终可能只会走上一条投入巨大却收效有限的死胡同。
▲现实中,“布拉莫斯”的战场表现并不理想。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方面的发展路线则更为灵活和高效。虽然其054AP护卫舰上也装备了鹰击-12E导弹,但巴方更为倚重的核心反舰利器,是由“枭龙”战机挂载的CM-400AKG,以及未来将在“麒麟”级潜艇上广泛使用的远程潜射导弹。在印巴冲突期间,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两度出海,却始终不敢靠近巴基斯坦沿海,只能在远海徘徊,足以证明“枭龙”与CM-400AKG的威慑力。一旦巴基斯坦的8艘“麒麟”级潜艇全面服役,这些搭载AIP系统与远程反舰导弹的“水下杀手”,将成为令印度海军难以安眠的存在。
▲“麒麟”潜艇服役后,将彻底改写双方在海上的力量平衡。
总的来说,印度在军工领域的战略眼光始终令人难以理解。“布拉莫斯”项目本来拥有先发优势,却因过度依赖老旧技术,陷入自我消耗。等到真正形成规模化战力时,早已被国际主流水平远远甩开。尽管印度军工产业看似参与度很高,但除了照搬俄罗斯的技术标准进行组装之外,始终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寄希望于区区300枚“布拉莫斯”去压制中巴两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发布于:天津市尚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